一场大雪,冻住了西藏日喀则的山路,也冻结了人们的心头。就在这最需要温暖的时候,一群被外界称为假农民的新型农业团队站了出来。他们干了一件让人既惊讶又感动的大事掏空库存捐出了一万件冬衣,总价值458.14万元!你没听错,这些钱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,而是他们平时一点点挣来的积蓄。这种大手笔,直接把许多对他们质疑的人给怼回去了:说我们是假农民?那谁真?
先别急着叫好,我们得聊聊这些假农民到底什么来头。这个名叫十个勤天的团队,说白了,是一帮搞现代农业和公益事业的人。他们穿得潮、会做生意,有时候甚至比明星还吸引眼球。但偏偏有人不服气,说他们哪像农村里的庄稼汉?不过啊,人家用行动告诉全世界:地不语而百物生。啥意思呢?就是脚踏实地才是硬道理,不管你穿啥戴啥,看最后做成啥。
说到这次捐赠,其实早在灾难发生前,他们就已经开始筹备冬衣。不是什么临时起意,更不是为了博眼球。这批总价将近五百万的衣服,可是从潮牌店里一点点凑出来的。有网友问,那是不是别人赞助的呀?不好意思,还真不是,全靠自己赚的钱买下来的。如果换作一般公司,可能宁愿囤货等涨价也不会这么干吧。可对于十个勤天来说,这份善心比金子还值钱。
当然啦,如果只是一次性捐款,大概也不足以让他们成为舆论焦点。在此之前,十个勤天其实一直默默耕耘于公益领域,用实力打脸那些酸溜溜的话。例如,他们曾经跑去青海高原学习红盐制作技术,为当地村民找到更多收入来源。当时海拔那么高,不少队员都出现严重高反,但吸着氧还是坚持完成工作;还有一次,在零下20度严寒中陪同村民采收沙棘,其中一个小伙膝盖摔伤,却咬牙挺到了最后。试想一下,你有多久没认真付出过这样的努力了?
再比如,他们几乎走遍全国乡村,把振兴经济当使命。今年年初,他们跑到黑龙江林口县集市卖手工皂。一看就知道是在给当地特色产业打广告嘛。但奇怪的是,无论采访还是宣传,都很少提及自己的名字,就像怕别人夸似的。低调做人,高调办事,讲的不正是这种风格吗?
更不得不提的一项壮举,就是种树!大家都知道,中国北方很多地方因为沙漠化问题,土壤贫瘠、环境恶劣。然而,十个勤天带领伙伴在荒凉戈壁上硬生生种出了18万棵梭梭树,还因此登上央视新闻。这些树不仅能防止土地进一步沙化,还有助于改善局部生态条件。据报道,当地一些居民亲切称呼这些年轻人为小绿守护者。啧啧,要我说,这可比坐办公室吹空调强太多!
话题转回来,再看看网上那些嘲笑或怀疑声音:哦哟,现在做慈善还能变网红!、假的吧,不就是想蹭热度?、这些城里人懂啥是真正种田吗?!拜托,各位键盘侠歇歇行不行?真正要改变生活方式、推动社会进步的人,从来不用嘴巴,而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。而且,你见过哪个普通商人会花几年时间扎根乡野,只为推广绿色发展理念?
所以啊,为什么有些人愿意费尽力气去挑刺,却懒得承认别人的贡献呢?归根结底,是因为习惯性认为所谓农村青年就该朴素、不爱装扮,好像稍微精致一点,就不接地气。但事实啪啪打脸在新时代背景下,新型职业农人的定义早已悄然变化。从务实肯干,到科学创新,再到融入国际视野,每一步都离不开智慧与汗水共同浇灌。简言之,人家的确不像传统意义上的老黄牛,但却通过另一条路创造出了价值。
当然啦,我跟你讲,道理简单,但执行起来绝对艰难。尤其是在商业利益驱使之下,坚持初心更显珍贵。所以每当听到关于假农民的争议时,我只觉得可笑:如果所有这样的假象能造福社会,那请多几个好吗!
至此,让我们重新理解那句古话:只有耐住寂寞、不计较短期回报的人才能最终看到繁花盛开。十个勤天作为标杆式存在,用赤诚回应质疑,以坚韧迎接挑战,为公众书写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新画卷。他们所传递出的精神力量,并非单纯依赖资金堆砌,而源自一种深刻信念相信美好的事情值得等待,也值得奋斗。那么,下次再遇见类似故事,请不要轻易抹杀其背后的意义,因为它极可能蕴含改变未来的小火苗。
参考信息来源: 微博-中国青年报《日喀则受援背后》,新华网《植绿先锋》。

